滨海新区坚持目标导向,围绕“统、智、创、优”工作要求,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区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总结各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展示新区营商环境建设成果,2023年第十期来了!
发布431项可转让许可专利项目,开展无人机投放装置、纳米多孔金属材料、多功能凝胶材料等30余项专利成果路演,介绍科技公司技术需求与合作意向。
符合条件的企业兴办职业教育投资,可按投资额30%的比例抵免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确保企业对优惠政策应享尽享。
系统围绕工程类别、土地取得方式、建设内容等梳理出20余个问题,企业点选菜单,自动生成定制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
制作《电子营业执照20问》《手把手教您下载电子营业执照》等指导手册,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强化应用场景建设,已实现在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税务、公安、社保、烟草、电力、口岸、银行、公积金、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的全面应用。
共评选出优秀典型案例15篇,全方面展现专业化审判服务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成果。
“智汇滨海”人才节启幕以来,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吸引了11个国家、全国28个省、56座城市的93名高层次人才和1506个团队、4667名青年创客参加人才创新创业大赛。
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指标的108.9%,同比增长11.7%。通过遴选优质企业入库精准服务、联合有关部门召开宣讲培训会、对进度滞后区域对点帮扶等举措提升公司入库率。
提前完成市民政局“十四五”任务指标要求,切实提升了居家养老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共推出30项文旅大餐,百余场活动。天津泰达航母主题公园“津彩盛焰”国庆特别版、天津方特“盛世狂欢节”、“邮轮游+滨海游”等新的旅游消费场景接待游客达百万人次,不断展现滨城文旅魅力。
京津冀14家国家级经开区联盟成员以及广州、昆山、合肥等26家国家级经开区领导,京津冀联合办、京津冀三地开发区协会相关负责同志出席论坛活动,开展了经验分享、主题演讲、圆桌论坛等活动。
建立“1+1+3+N”税政联动模式。即组建1个纳税服务专班,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1个服务平台,通过“政务+招商+税务”3方联动,针对新增重点税源公司可以提供N项个性化纳税服务。
依托“中国信创谷”、网络安全国家产业集群,已汇集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其他社会组织等120余家单位。预计3至5年内培育骨干有突出贡献的公司10至15家,上市企业3至5家,引育孵化信创优质企业300家,培养万名信创人才,持续壮大信创千亿产业集群。
东疆新经济局联合东疆资本公司、市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中国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围绕天津华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差异化融资需求,联动股权投资和融资担保贷款,通过“科技+资本+增信”创新服务,帮企业获得1000万元担保贷款。
包括知识产权管理、金融和法律、信息、人才、运营转化五大服务领域,12项服务内容。今年以来,已走访服务企业180余家,累计为区域内企业争取市区两级项目资金支持142.5万元。
制定完成《区生态环境局轻微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免罚清单》,包括6条轻微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适用条件、认定标准和法律依据,对合乎条件的轻微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实施首违免罚,提升执法效能。
制定印发《滨海新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水平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工作方案》,以信用赋能“放管服”改革,推动有关部门在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等50余个领域开展信用监管,实现分类监管、动态监管、精准监管。